中國人說了很多句話,其中一句,叫:冰封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89年那次的事件,當然不是1989年才醞釀,查查維基,得出以下重點﹝想看來龍去脈的,到趁還能查的時候查查吧!﹞:
"從1988年底至1990年代初,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全國人大會議已提出各種問題,包括通脹、糧食減產、工人騷動不安、失控的人口流動、貪污、人口高速增長。1988年,強國的情況已經壞得不能再壞,通脹、失業﹝唏,我們現在的香港不也是這樣嗎?﹞,人民活得很苦﹝hkcee修中史的常用語法﹞,終於在1989年,春夏交接的時分,發生了大家都不想見到的流血事件。
1988年初,全國通脹達20%,年底城市通脹升至26%,糧食、食油以至牙膏均被民間囤積。糧食減產進一步深化囤積問題,當時中國會按指定價格收購農民糧食,但價格依舊遠低於市場價,產糧的利潤無法與煙草、糖等作物相比,而政府由於財政短缺,往往只能以借據向農民收購糧食。改革推進時,各地一批國營企業關閉,全國約數百萬工人失業,工人亦要面對苛刻的工作條件和通脹壓力,各地出現工潮,1988年浙江一家紡織廠近1500名工人遊行長達兩日,另一家藥廠的1100名工人怠工3個月同時全國流動人口急增,當時約4億人散居於中國365座大城市,每年800萬人流入城市。共產黨內部貪污令局勢進一步惡化,有統計指1987年共有15萬名黨員因貪瀆而受罰,25000人被開除黨籍,政府下令黨員每年必須接受廉潔操守的考核。
中國大陸儼然形成保守派與自由派的陣營。一些保守人士批評改革背棄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。然而隨著中國開放並接觸西方思想,很多學者及學生公開提倡自由、人權、平等和民主,深信經濟改革必須與政治改革同步進行,1988年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片《河殤》,公開呼喚「蔚藍色」的西方文明,引起全國轟動,成為六四運動的先聲。"
但,我想講的不是事件的來去,而是這件事件對我們強國人的影響。這也是我看完賽車手寫的《1988,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》想說的東西。
書入面的主角沒有記錯叫陸小野,80後吧(因為兒時遊戲有玩過聖鬥士),小野是個普通人,曾經對這個世界有點幻想的強國人,幻想自己能成為一個可以「為民拯命」的記者,結果為了保護自己喜歡的人把工作都丟了;交過的女朋友,不是車禍死了,便是成了全國神級妓女;召妓,結果這個妓是有身孕的,因緣際會還要帶著這妓女走了很長的一段路,最後還發現這個妓患上世紀之症…
好了,書中有兩件事關於1988的,一是小野的汽車,1988年出產,於是暱稱為1988;二是小野的兒時偶像──一個大學生,他在生時為村裡解決了很多問題,只是在1988那年出發往首都,打算「和這個世界談談」,最後也就沒有回來。
重點來了,經歷過1989年運動的人,心理上有什麼變化?
為什麼小野喜歡過的三個女角,最後除了一個意外死去,餘下的兩個都成了妓?
書中強國人陋習充斥,我不想跟大家重溫高考的中文課,只是,從《醜陋的中國人》開始,我們就沒有改過我們的習慣,不但如此,還變本加厲。現在在強國做哪件事不用攀關係?「我爸是李剛」、「青年躲貓貓」……等事件,古代至少有個包青天,做這個時代的強國人,連古代人都不如。
但,能怪誰?
文化大革命,弄死了我們的幾千年的文化資產,摧毀了我們強國人的價值觀。1989,死的是強國精英﹝別忘了現在當權的知識分子,就是當年沒有參加社運的大學生,是膽小怕事/同流合污,真是要問問天父地母了﹞,塗地的不是肝腦,而是從那時開始到現在每個強國人的良心。
所以,別怪強國人現在來搶奶粉、隨處大小便、與導遊打架;多欣賞他們來搶LV、GUCCI、ROLEX,不是有句話說什麼心靈空虛就愈需要物質支持嗎?
可憐可憐他們吧…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