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Y 什麼呢?
有甚麼可TRY 呢?
http://www.tryit.hk/
-
在一生人裡,心到底要碎幾多次,才不會再碎下去?
|
|
"從1988年底至1990年代初,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及全國人大會議已提出各種問題,包括通脹、糧食減產、工人騷動不安、失控的人口流動、貪污、人口高速增長。1988年,強國的情況已經壞得不能再壞,通脹、失業﹝唏,我們現在的香港不也是這樣嗎?﹞,人民活得很苦﹝hkcee修中史的常用語法﹞,終於在1989年,春夏交接的時分,發生了大家都不想見到的流血事件。
1988年初,全國通脹達20%,年底城市通脹升至26%,糧食、食油以至牙膏均被民間囤積。糧食減產進一步深化囤積問題,當時中國會按指定價格收購農民糧食,但價格依舊遠低於市場價,產糧的利潤無法與煙草、糖等作物相比,而政府由於財政短缺,往往只能以借據向農民收購糧食。改革推進時,各地一批國營企業關閉,全國約數百萬工人失業,工人亦要面對苛刻的工作條件和通脹壓力,各地出現工潮,1988年浙江一家紡織廠近1500名工人遊行長達兩日,另一家藥廠的1100名工人怠工3個月同時全國流動人口急增,當時約4億人散居於中國365座大城市,每年800萬人流入城市。共產黨內部貪污令局勢進一步惡化,有統計指1987年共有15萬名黨員因貪瀆而受罰,25000人被開除黨籍,政府下令黨員每年必須接受廉潔操守的考核。
中國大陸儼然形成保守派與自由派的陣營。一些保守人士批評改革背棄了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。然而隨著中國開放並接觸西方思想,很多學者及學生公開提倡自由、人權、平等和民主,深信經濟改革必須與政治改革同步進行,1988年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片《河殤》,公開呼喚「蔚藍色」的西方文明,引起全國轟動,成為六四運動的先聲。"
Blog Design by Gisele Jaquenod | Work under CC License